My Profile Photo

wlnirvana


Youth is not a time of life, it is a state of mind.


关于普世价值的思考(三)

鉴于普世价值的随机性,以后的叙述里,全部简化为其期望进行讨论。

 

除了随机性,普世价值可能具有的第二点性质与其反面有关(我实在想不到什么好的命名方式)。

 

这个想法的灵感源自于一场讨论新闻价值和人伦道德的辩论赛。当时“新闻价值更重要”一方的主要观点是,多数情况下,伦理道德只能告诉人不可以做什么,而不能告诉人们应该做什么,因此只能起到辅助的、修正的作用,所以新闻价值更重要。抛开他们的论证是否严谨正确不谈,但我的确觉得,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怎么做是合适的,但对做什么是不合适的却有非常统一的意见。在这样的场合下,人们的观点具有统一性,所以普世价值似乎确实存在,可是却又完全看不见、摸不着。

 

这个特性,让我联想到了物理学中的宇宙模型。宇宙是一个有限无界的三维空间,尽管它的空间容量有限,但是我们却怎么也摸不到它的边界。这很像我们小时候看的一些动画片,在黑暗的迷宫里朝着一个方向一直走下去,最后竟然发现自己又走回了原点,周而复始。如果这一点比较难想得通的话,或许我们可以看一看地球。和宇宙类似,地球的表面也是有限无界的,不过是二维的而已。当我们能够站在更高的视觉维数进行研究时,往往觉得易于理解。但对于宇宙,我们则“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”了。

 

之所以联想到宇宙模型,在于它所体现的貌似有点矛盾的两个性质:“有限”与“无界”。对于普世价值来说也很类似,“有限”使得其的存在性与可研究性得以保证,就好像一个收敛的序列一样,我们总可以跳出这个无穷无尽的过程,站在更高的层面上,对诸如其极限之类的性质进行研究。而“无界”则又使我们的认知重新模糊起来——哪怕是对其数学期望,普世价值也是无边无界的,那我们究竟该如何判定一种价值究竟属不属于普世价值呢?

 

受这场辩论赛的启发,我突然觉得,或许我们根本就不能判定某种价值属于普世价值。我们能做的,只是判定它不属于普世价值。譬如说,我们经常讲要追求善,但是究竟什么是善,很难定义。可是如果一个人坑蒙拐骗无恶不作,大体没有人会认为他是善的。这一点很像法律,对于个人而言,法律规定的往往是不能做什么,而永远不会规定只能做什么。

 

然而,这种思路的潜台词就是,普世价值根本就不存在!或者说普世的好价值不存在,人们只对普世的坏价值有统一的认识。听起来似乎有点惊悚,但是仔细想想,这又何妨呢?我们原本就提倡多元、包容、尊重,如果普世价值的期望是唯一确定的,那又谈何多元呢?一位我记不清姓名的哲学家说过一句我也记不太清的话,大意是,正是由于不同(多样性)才是这个世界如此美好。普世价值本应如此,不是吗?

 

PS:

在我设想的结构里面,会倾向于不将价值分为普世、非普世等若干个层级。这样做的原因,我只有零星的、极不清晰的想法,故而略去不表。今后如果能有更为明确的解释,再重新记下。

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