寒假的时候,高中同学聚会,在一中找了一间教室,30多个同学、老师自己包饺子、打火锅吃,很是热闹。作为前期的准备工作之一,我和几个兄弟一起制作了这个视频,回忆三年的高中生活。虽然照片找的不齐(尤其是新校区没竣工时的破败照片缺乏),后面胶片滚动的节奏控制得也不好,但作为视频的主要制作人之一,我还是很得意的——尤其是听到卫强老师说看了视频很感动。
不知从什么时候起,开始非常喜欢这种有点Geek的感觉:追求技术,充满想象力,喜欢DIY,崇尚自己解决问题。
印象中,自己打小就好动,对什么都感兴趣。碰到什么东西坏了,经常围在旁边看别人修;家里新买来一个高压锅,自己比着说明书研究了半天,想把各个零件组装到一起;闹钟不会走了,主动提出要修理,后来果然拆得零零散散装不到一起去了……
后来,应该是四年级的时候,家里买了电脑,就开始玩游戏,用FPS编辑内存地址修改游戏;也开始研究一些编程。可惜那个时候连三角函数都看不懂,更别说各种复杂的算法了,于是一本QBasic看着看着也就放下了。不过,心中对执着探索、解决问题的向往并没有因此而淡化。
高中的时候,偶然发现了《微型计算机》这本杂志,深深为它的专业所吸引,从此一发不可收拾。即使高三的时候,也几乎是期期必买,有时中午不想学习了,就捧着书在阳台上看上一个钟头,然后满脑子装着各种测评和数据,蹦蹦跳跳地上课去。
后来,在大学图书馆,更偶然的机会,遇到了《微型计算机》的姊妹篇,《Geek》,相见恨晚之感油然而生。以后每逢假期回家,总要买上一两本《Geek》,打发无聊的时光。书中DIY巧克力、自制游戏机等文章更是曾激起我无限的憧憬……
让我对Geek向往达到巅峰的,是影片《社交网络》,因为它某称程度上让我看到了一种可能的未来。
关于未来,大学以来,我一直想当一个企业家。需要指出,我心目中的企业家和做生意的人是有所不同的。企业家应当是能够创造财富,而不只是剥夺(转移)财富。经济学中有个折现(discount)的概念,借助这个概念,可以得出一切金融活动的现值(present value)都是零,真正创造财富的,是那些投资机会和实干的企业家们。而我进一步地认为(虽然没什么依据),很多生意人做的,主要也是财富的转移而已,无非是把工人们的血汗钱收归己有。企业家则不同,他们不仅自己赚钱,也在源源不断地为社会创造新的价值,注入新的血液和动力。
(当然,我的这种观点或许也有点狭隘。如果真是这样的话,别说银行、证券公司被我贬得一文不值,就连很多服务业也似乎失去了应有的价值。)
遗憾的是,作为一个没有背景也没有资本的普通大学生,在可以预见的未来,我完完全全不知道如何能成为一个企业家。
然后,《社交网络》出现了,facebook的神话在全球传颂。我突然发现,原来,技术宅男也是可以改变世界的。不需要懂得公关,不需要在社会的各种潜规则之间跌打滚爬,几乎仅凭一人之力,Zuckerburg创造了全球最赚钱的企业之一。或许,从社会责任感等其他角度来衡量,Zuckerburg还不能算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企业家,但至少他绝对不是简单的剥削和转移财富。靠着自己的力量,赤手空拳打出一片天,单是这一点,已经让我很佩服了。
看完影片,我心中曾再一次涌起了读计算机专业的冲动。比之于经济、金融,那才是我的兴趣所在;我想要做一名Geek;我想要靠自己的力量成为一个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企业家,而计算机领域则似乎是唯一可能的行业……我甚至规划好了自己要在剩下的学期里面努力地学编程,然后像任敬地一样在IEEE索引发文章,以此为资本申请国外的学校。不过,后来和敬地聊了聊,我决定还是听从他的建议,放弃这个想法。
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机会成为一名Geek了。作为一名商学院的本科生,告别了物理、化学、数学、计算机等课程多年,对相关领域的知识已经是十分生疏了。看着果壳网上自制《盗梦空间》悬浮陀螺教程里面各种复杂的图,我也只有望洋兴叹的份。作为一名自以为有一定Geek精神的人,眼看着自己迫于现实而放弃自己的一些年轻的想法,真的是一件很郁闷的事情。
有时候仔细想想,我哥说的还是对的。我实在太懒了,牛没少吹,但是光说不练。就好像这个WP,自己当初花了200大洋买了域名和空间来搞这个WP,也是豪情壮志,充满了Geek精神的。但是一个寒假过去,一篇日志都没写。要是照着这样的习惯来,恐怕想成为一名合格的Geek也是有难度的,毕竟想成为一个牛×的技术男是一件艰苦而寂寞的事情,单是果壳网上那个陀螺就做了两个月有余呢。
所以,本着改掉自己坏毛病的初衷,我最终动笔写了这篇日志。希望自己还有机会做一名Geek,“技术宅男改变世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