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 Profile Photo

wlnirvana


Youth is not a time of life, it is a state of mind.


成都的想象力

一直以来,我从不讳言自己想象力不够丰富,而且深以为这和自己从小没有受到充分的艺术熏陶有关。因而我以前老是怪自己的父母,觉得小时候他们没给我创造足够的条件让我去学钢琴、学油画,而是把我奔着理工男去培养了。后来觉得这也不全对,比如同一个爸妈养的,我哥从小就爱读书,懂得多了,情趣、想象力似乎也都比我高出不少。这次在成都玩了几天,进一步发觉兴许这也不是一味学理工科的错——即便理工科也有不少东西充满了创造力和想象力。

第一天的时候去了趟博物院。从小到大我也算是去了很多博物馆了,可是似乎一直都觉得博物馆很无聊:不就是些发了霉长了锈的瓶瓶罐罐吗,有啥好看的?这次在看青铜器和之前有所不同:我是看完了张大千临摹的敦煌壁画之后才看青铜器的。老实说,作为一个没有什么艺术品味的人,张大千的画作好在哪里我完全没看出来,不过盯着那些三头六臂的妖怪佛祖们,我一下子联想到了玩仙剑奇侠传的时候里面的妖怪们。思维就此被打开了:每看一副画,我就思考如果我是姚仙,我会把这个妖怪放在哪个场景,我会赋予他什么技能,他的攻击动作应该是怎么样的,等等。等到我把眼睛从画作移开的时候,我突然发觉,为仙剑设计妖怪其实是件很有挑战性工作:如果不是那一幅幅画帮忙,让我自己凭空设计的话,我压根不知道妖怪该长啥样!

于是,我似乎找到了一把欣赏敦煌画作的钥匙:把自己想象成游戏设计师,或者把自己想象成千年之前奉诏前来作画的画师们。我得到的只有皇帝一句简单的命令:朕要大兴佛教,你看着办吧。老天,你这不是开玩笑吗?在一个没有Google、书籍又匮乏的时代,我怎么知道佛祖长啥样、西天咋装修?何止是佛祖,你让我闭上眼睛想象出十个不同的人、十座不同的宫殿,都是难上加难!想来想去,我明白了:要是我真生在那样一个时代,要么我是短笛大魔王——砍完脑袋又长出一个来,要么我就肉身亲自上西天拜佛去了。

有了这把钥匙之后,我立刻就觉察出敦煌壁画的伟大了。不仅如此,就连欣赏后面不少理工类的物什,也多了另一种眼光。比如有一个盛酒的容器,我粗扫之后,立刻闭上眼想:如果要我来设计,我会做成什么样?鄙人不才,想来想去除了圆柱体就是长方体,无非再加些细颈与否之类的细微差别。可是仔细看这个酒器,立刻发觉与众不同。它虽然也是基于长方体,可是四个方向的截面都不是长方形,而有点像多元函数导数里学的马鞍面的样子,好似千旬飞瀑在一个窄口倾泻而下,半中央处又击打在一个宽阔的岩石上,于是又形成了第二层的瀑布,慢了许多、宽了许多,扬扬洒洒坠入深潭。由上而下,每一处都在流动,却又和谐地处在一个整体了。两个酒器前后对比,高下立判。

当然,我搞设计不行不是重点,这点自知之明我还是有的。重点是煅造这个酒器的匠师,估计也得懂点冶铜啥的,放在现代也算跟理工沾点边。怎么他能想到如此有诗意的一个酒器,我就不能呢?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,我很不忿呐~!

不过酒器这哥们也还算是半个搞艺术的,所以我也没特别放在心上。后来去了都江堰,我是真的被uniformly beat掉了。都江堰是先秦李冰父子带领一票人搞的,最牛的地方在于它没坝。诸位不妨想一想,没大坝你防什么洪灌什么溉啊?我想破了脑袋也只能想到疏浚河道,引水灌溉。可是问题在于水多水少不是你能控制的,要是你往其他地方挖河,那水一少非得旱死你不成;要是你引水入田,又没大坝,万一今年水大了你照样被淹。这可是个地地道道的工科问题了吧,怎么办?

李冰父子果然不是盖的,他们用了三大工程来解决这个问题。分水鱼嘴把岷江分为内外两条江,内江用于灌溉,外江用于泄洪。江面高的时候内江窄,多数水流向外江以泄洪;江面低的时候内江宽,多数水流向内江以灌溉。其次,他们花数年时间把一处山体打通一个狭缝,用来引水,名之曰宝瓶口。为什么叫宝瓶口呢?因为狭缝过后又是宽广的江面,由山顶鸟瞰下去,好似一个宝瓶狭窄的瓶颈和肥肥的瓶身一般。内江水流经宝瓶口的时候,由于太窄了,即便外面洪水滔天,进入瓶身的流量也不至于太大,以此保证天府之国不会被浩浩岷江肆虐。最后还有飞沙堰,利用了河道S形拐弯处的离心力,配合宝瓶口处形成的漩涡将泥沙甩到外江去。我写得不免简略,如果真的感兴趣,不妨亲自去都江堰看看。

总而言之,李冰的想象力真是让人叹为观止!且不说他们是何等充分地利用了岷江的地形,单看宝瓶口怎样打通,在两千多年前那样一个没有炸药的时代,是你的话会怎么办?当导游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,我是结结实实地被问到了。导游揭晓答案说:李冰利用这里的河水冲刷,加之以火烧,热胀冷缩,交替而行,年复一年,使得山体裂开,终于铸就了这个宝瓶口。好一个都江堰,真是让我这个自诩理科学得不错的所谓“好学生”深感惭愧!

呜呼!何时才能让我拥有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!

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